一、为什么要分析市场供需?
只要是生意就逃不出供需,一切都是供需的自然结果。
供不应求:供不应求的情况下,自然没有人去打价格战,因为大家都忙着生产;
供大于求:自然开始拼价格和拼服务,拼质量;
寻找机会:了解了供需,我们就知道我们从哪里入手,哪个角度入手最容易突破;
如果我们了解供需,就可以更快,更好的应对市场变化。
案例展示:


二、如何了解供需?
2.1 供需关系分析流程:
找到目标客户搜索的关键词,从阿里指数到生意参谋;
分类搜索结果,对关键词进行分类;
分析搜索结果,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;
排除影响点,排除可能导致搜索结果不准确的点,得到分析报告。
2.2 通过关键词了解供需状况:
关键词是顾客在去查找产品的时候,输入的词语或者句子。不同的顾客会搜索不同的词语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反推知道,不同的词语就代表了不同的顾客。我们通过关键词就可以知道市场中有哪些顾客。
明确市场需求大小:不同的顾客搜索不同的词,搜索婴儿的自然在找婴儿的,搜儿童的自然在找儿童的,哪找什么的人多呢?
明确竞争状况:商品数或者商品指数,代表的是商品数,同时也代表了竞争程度。产品数量越多的,竞争也就越大。
搜索高,供应产品少的,就是机会产品。
第一步找到关键词:
阿里排行————搜索排行
服装、饰品、百货等热门行业可以选择7天也可以选择30天,最好7天,30天各做一遍。原材料、机械直接选择30天
生意参谋
流量————入店关键词————选词助手
特别是生意参谋中有一个供需指数,对于在线成交高的行业来说非常有意义
第二步整理关键词:
行业指数与生意参谋是两个不同的产品,他们的出发点不同,因此展示逻辑也不同。
不混合整理:生意参谋的数据与阿里指数的数据分别整理,整理原始数据的时候不允许混合整理。
完整性:数据整理的标准就是如实和完整,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。
清晰:分类必须清晰明了,不能有任何模糊的现象。
梳理关键词的时候,把关键词进行分类和归类,下面罗列了常见的分类方法,供大家参考,还有更多的归类方法,等待大家自己去发掘。
按客户类型:搜索的词为:批发、定制、现货。
按产品:按材质、按用途、按品牌、按型号.、产品名称。
按人群:男、女、儿童、老年人、婴儿。
按地区:广东、山东、江苏等
第三步整理好之后放入表格
举例说明:


三、分析结果
从五个角度进行关键词的分析,分别从顾客需求角度、目标客户搜索习惯、市场竞争角度、产品不同名称来进行分析。
不同地区的叫法:整理不同地区的叫法,同时明确哪个是最有利的
产品状况:是忠诚于某几个产品?还是没有明确的产品目标?
供需状况:什么类别的词竞争最大?哪些词有机会?
搜索习惯:客户按照什么来进行搜索?
机会点:在哪些产品上你有机会存在?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